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在江西省心理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江西省儿童医院儿保科于4月2日下午联合举办了一次“孤独症早期筛查义诊活动”。义诊活动设在江西省儿童医院红谷滩新区一楼门诊大厅,江西省儿童医院儿保科邹时朴主任、钟霞副主任带领儿保科医护人员,江西省心理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孤独症方舱负责人罗蓉博士带领心理学院硕士生、本科生及孤独症方舱志愿者们一行,为家长们提供了免费的孤独症早期筛查义诊。
不少家长因孩子出现的异常表现前来咨询,“孩子总是不理人,叫他名字也没有反应”,“孩子没什么主动语言,想要什么只会拉着大人手去拿”,“不爱和人交流,也很少和我们对视,极难沟通怎么办”,“小孩12岁了,小时候确诊过孤独症,一直没有语言,上不了学”……面对焦急的家长们,团队专家们提供了专业服务,不仅免费为在场的儿童提供孤独症筛查和针对性的智力测验,还为家长们科普如何区分辨别孤独症症状与其他广泛发育落后障碍等,回答家长们的困惑,并就下一步的诊断治疗及后续康复教育提供了专业建议。为了更好地为家长们提供科普知识,由孤独症专委会和孤独症方舱制作的《孤独症科普手册》也免费赠送给家长们。
活动持续了3个小时,对专家们的专业评估和详尽解答,家长们纷纷表示了感谢,也明晰了今后康复治疗需要付出的努力。家长们还进一步求助,表示希望今后能在专业层面得到专家们给予的更多支持和帮扶,对此罗蓉老师表示理解,今后孤独症专委会和孤独症方舱将创设更多机会,提供更多的服务来帮助家长和孩子们,给予这一特殊群体更多的支持与关怀。
编者注: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近年来,孤独症发病率持续增高,孤独症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年龄越小,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越大,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