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玉华,博士,讲师(校聘副教授岗位),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认知、人际交互和决策(如模糊决策、风险决策、拖延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儿童青少年拖延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干预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和行为研究》、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等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SCI、SSCI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刘春艳)等。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办公地址:洁琼楼103
邮箱:liyuhua0321@163.com;005722@jxnu.edu.cn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22.05-至今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18.09-2021.12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博士 导师:冯廷勇教授
2015.09-2018.06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基础心理学 教育学硕士 导师:何清华教授
2010.09-2014.06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理学学士
研究兴趣及方向:
主要集中于社会认知、人际交互、决策和儿童青少年学业拖延。采用ERP、fNIRS及其超扫描技术、MRI多模态脑成像技术(包括静息态、任务态、结构像、功能像等)和行为技术(如中介、调节等)来探究:(1)合作、竞争、情侣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等人际交互行为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2)模糊决策、风险决策和拖延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3)儿童青少年拖延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欢迎有志从事脑科学和发展研究的同学加入本课题组。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 认知重评改善拖延行为的脑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批号:32460206),经费32万,2025年1月—2028年12月,主持,在研。
2. 拖延行为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及干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号:31971026),经费58万,2020年1月—2023年12月,主研,结题。
3. 中国儿童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发展与脑发育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号:31972906),经费58万,2020年1月—2023年12年,参与,结题。
代表性学术论文(*通讯作者):
1. Li, Y., Liu, C., Huo, Z., Zhang, L., Han, J., Li, Q., & Feng, T. (2024). Task aversiveness and outcome value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39(3), 3029-3045.
2. Li, Y., Zhang, L., Zhang, R., Xu, T., & Feng, T. (2021). The neural basis linking achievement motivation with procrastination: Left precuneus connectivity with right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01461672211040677.
3. Li, Y., Chen, R., Turel, O., Feng, T., Zhu, C. Z., & He, Q. (2020). Dyad sex composition effect on inter-brain synchronization in face-to-face cooperation.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15(3), 1667-1675.
4. Li, Y., Chen, R., Zhang, S., Turel, O., Bechara, A., Feng, T., Chen, H., & He, Q. (2019). Hemispheric mPFC symmetry in decision making under ambiguity and risk: An fNIRS study.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359, 657-663.
5. 易芳, 熊小娇, 滕召军, 叶宝娟, 廖丽萍, 颜茹娜, & 李玉华*. (2023).积极同伴压力与初中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希望和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05), 637-643.
6. 李玉华, 陈睿, & 何清华. (2018).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社会互动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科学, 41(2), 305-311.
7.李玉华, 霍珍珍, 王雪珂, 张李斌, & 冯廷勇.(2021). 小学生学业拖延量表的编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5), 931-936.
8. Li, Q., Xiang, G., Song, S., Li, Y., Du, X., Liu, X., & Chen, H. (2021). Sex difference in neural substrates underly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ait self-control and overeating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Neuropsychologia, 108083.